新译《瑜伽经》 珍藏版

2024-08-13 04:34:2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新译《瑜伽经》 珍藏版大约在公元前300(2500年前)年时,印度圣哲帕坦伽利(patanjali)创作了《瑜伽经》,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。《瑜伽经》赋予了瑜伽所有理论和知识,在帕坦伽利之前,瑜伽已经有了很长的实践期,但是没有任何人给瑜伽一个系统的解释,帕坦伽利创造了一个整体的瑜伽体系,帕坦伽利的伟大在于他不加偏见地系统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派,又结合古典数论的哲学体系,从而使瑜伽为印度正派哲学所承认,瑜伽也因此影响了印度的各种哲学而取得了印度文明的核心地位, 所以帕坦伽利被尊为瑜伽之祖。

  《瑜伽经》是瑜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瑜伽理论和修持之道的经典,也是瑜伽的根本经典。其可贵之处在于:《瑜伽经》超越了宗教、种族、文化、以及各种文化形态的界限,成为历代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智慧源泉和心路指南。

  相传帕坦加利整合了同时代和此前各流派瑜伽学说的精华。整部经书分为四篇,共计196节。分别为:

  第一部分“三摩地篇”,主要是讲瑜伽的目标,即如何回归真实的自我,以达到梵我相联,天人合一的境界。

  第三部分为“成就篇”,主要是讲述八支分法瑜伽的后三支——专注、冥想、三摩地所获得的超自然能力,即神通力,并告诫我们神通是达到终极目标——即解脱的障碍。

  第四部分为“解脱篇”,主要讲述心灵的目的是与真我合一,回归纯粹的意识状态,达到这个状态之后,便能够明察秋毫,不再受本性的影响,获得生命最终的解脱和。

  对于《瑜伽经》,无论你是一位瑜伽的初学者,还是道行很深的修行者,无论您是否有宗教的信仰,都可以学习,瑜伽的修习是没有前提条件的,只要您愿意走进瑜伽的内在世界,瑜伽就有把握将您的身心净化和提升,甚至可以脱胎换骨,并逐渐使您体悟到自我最本真的存在和潜能,这也是瑜伽的魅力所在。

  注:瑜伽就是打破或超越各种意识模式。为什么要打破或超越种种意识模式呢?因为意识模式被打破或超越后,纯粹的意识自身就会在不被扭曲和污染的情况下,自发地呈现出来。瑜伽有能力超越所有的意识形态,超越就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能量被抽走了,并非压制。

  瑜伽是一种实践的科学,首先要求我们先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的心念,接着训练专注的能力,借由专注身心可以获得稳定的状态,经由稳定达致宁静,最后便回归向原本的线.

  你的整个旅程就是为了回到源头,其他的都是儿戏,你将回归到你最终的源头,无论你是活着或者还是死后,无论你是否进入瑜伽,或者拒绝进入,无论你是这一世选择瑜伽,还是下一世选择,你最终的命运就是回归源头,没有人可以避免,无法避免,因为这是你灵魂的实相,这是你最终的渴望,也是每一个单个灵魂的渴望。

  注:也就是,会错认心绪倾向为真我,我们把它称为变形(或被扭曲)的心灵。纯粹的意识原本是光明纯净的,一旦从那个至高的光明中坠落,意识便会变得具有官能或,甚至懒惰迟钝。我们内在的真我原本纯洁、一切具足,一旦坠落,就意味着能量的散失,你会认为自己是匮乏的、残缺的。

  注:正向的意识倾向不会带来痛苦,而负向的则会带来痛苦。能量本身没有好坏,但能量有两种基本形态,就是一负一正。这就是宇宙的平衡法则,也是道的一体两面。

  注:记忆在印度传统哲学中称之为“业(Kama)”,业会在意识(生命)深入中自发储存,叫“业种”,由“业”生发出来的力量叫“业力”,由业力控制下的意识活动,叫“业识”,由“业识”产生的对觉醒的阻碍和干扰叫“业障”。如果你足够敏感,你能感觉到你的膝盖、肩膀和大的骨骼关节的骨质里其实潜藏着古老的记忆。

  注:你所有的记忆都是能量达到了冰点,并以冰点的方式储存在你的潜意识里,储存在你的骨骼里或者是血液里。

  不执着?并非消极以对,当认准一个目标时,会随着这个缘而努力,随缘而不攀缘。即使没有执着,保持良好的心态,一样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,如果过于执着,就会被事情的发展左右了我们的情绪伤害到自己的心灵。你可以以一种超越的方式,看着五种意识波动显现,不去抓握获取,不去谴责、不去认同,没有压制,你什么都没有做,你只是让它们存在、流过,所有的一切都会自然的发生、自然的熄灭,这也是能量固有的行动方式。

  注:就是通过高度的觉知,使心灵不陷落于任何事物之中(既不攀缘,也不纠缠于事物之中),但不执着并非厌弃和逃避现实,因为每一个表现背后都隐藏着永恒。不执着也并非什么都不做,而是尽心尽力的做每一件事,而不祈求事情的结果,不以拥有者自居。

  注:这是一条通过爱的方式走向永恒的源头,即奉爱瑜伽。你可以去爱一个至上完美的神,祂可以是你的父亲、母亲、亲密的爱人或朋友,在那个爱里,你融化了,通过爱你融入了对方。当你彻底投入的时候,如果爱的足够深,合一是注定发生的。你与你的至爱在某一刻合一了。那种爱的力量使双方都奔向对方。爱是一种吸力,巨大的吸力,你可以透过爱的方式实现觉醒的思想。当你跟你的至爱合一时,也意味着祂将全部、百分之百的融入你,在你融入祂的那一刻,祂也将融入你,在那一刻,觉醒就发生了。这就是为什么说奉爱瑜伽是最快的捷径。

  注:对幸福的人的错误的态度:嫉妒和心理失衡;对不幸的人鄙视、职责;对有道德的人嘲讽,说那是虚伪,酸葡萄心理;对的人,以牙还牙,以恶治恶,用仇恨和伤害惠及他,失去理智。

  注:即有一个知觉者在看着我,正在经受种种的痛苦,而正在看着我在经受痛苦的那个觉知本身是超越的、自由的、光明的、非痛苦的。所有的痛苦,如果你没有发现它背后的祝福,你将再一次经历它,因为那个痛苦是整个生命对你的安排,是上帝希望你通过它获得一些什么。如果你没有获得,那么你必须再次经历,直到你能够发现那个背后的秘密。

  注:因为很多人的烦恼和障碍都源自个人狭窄的定式思维,通过“化身为任何事物”的方式来拓展我们的境界和打破定式思维,即可达到化除人生和修行之路上的种种障碍。

  注:此时瑜伽士的思维意识处于粗重的状态,在修习禅定中思择推究圣贤的教导时,伴随着粗重习气、顽固和个人成见。

  注:此时瑜伽师处于一种深度的、轻松宽坦的境界之中(即空灵的状态)。此时粗重习气、顽固和个人成见等将进一步地被调柔和顺到几乎不易觉察的地步,但并非彻底消失。在此阶段,瑜伽修行者已不再安处于无欲无念的冷静寂静的空灵中,而是真实且生动地照见出“我(即全部生理和心理)”与“我属(即归我名下的外在所有一切)”皆如梦幻泡影、空幻不实。此时瑜伽师自发的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与解脱感。瑜伽士到此已入圣贤之列,但仅为圣贤之初位,仍有诸多深细迷执的存在,并非达到了最高的境界。

  12.(无知、我执、自恋、嗔恨、贪婪)是业的根源,它们任何作为驱动力所产生的行为(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)都会成为业力(业障)潜伏在我们意识深处,并进一步转化为“意识模式”。这些业障将推动我们不由自主地进入到来世(即业障是我们不断轮回的推动力),或潜伏起来待到机缘合适的时候显露出来,而成为我们新的痛苦(业报)。

  13.只要这些业力依然存在于我们的意识深处,它的果报便会影响生命的诞生、生命的长短和生命的经验。

  15.对于一个智者而言,他能很好地了解人生经历中所有的痛苦:无常之苦、业障之苦以及作为生物各种本能所带来的痛苦。

  17.痛苦与否,取决于我们是勇敢地化除业障而向着开悟与解脱努力成长,还是放任我们陷溺于业力之中而流浪于生死的苦海。

  18.推动这个物质世界不断发展的能量有三种特性:悦性、变性、惰性。它们组成元素和感官,为心灵提供经验,帮助解脱。

  34.当暴力等等的负面想法或行为,想去做或已经做了,无论是由贪婪、愤怒或迷惑所引起,不论是轻微的、中等的或极端的放纵自己,都是基于无知,并且会带来一些痛苦,我们也应正面思考。

  真实、不说谎的人,便能得享工作的果报。注:如果你是一个诚实的人,对行动已及结果都会有所帮助。

  41.此外,生理上的净化同样能带来精神上的明澈,可以获得纯净、喜悦、专注、感官控制及自我的认识。

  43.借由精进苦行的,身体和感官意识的不洁净被清除了,我们的形体和感官会变得高度完美和神圣。

  注:因为所有瑜伽修行者的成就和真如本性显现之时,都是来自深度的放松和静心凝神。我们的身体和无限的宇宙是不可分割的,原本是一体的。

  体位法稳定(身体安舒放松)后,呼吸会变得很深细,就要通过吸气和呼气的停顿进行呼吸控制法的练习。注:龟息即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呼吸一次;胎息是如胎儿于母腹之中的呼吸,即不吸不呼,又名内呼吸。

  呼吸的控制有吸气、呼气和住气,并以集中点、时间和呼吸的回数来调整。注:调息就是始终留意呼吸,逐渐将呼吸的频率降低,将原有粗重的呼吸逐步调节成腹式呼吸。也就是将其引至下腹部,或进一步引至双腿和双脚,如此全身上下经络气血可达顺畅。庄子也有“线.

  注:呼吸毕竟是一种生理活动,它不可能使我们直接获得开悟,所以要想获得生命的终极觉醒开悟,必须在将呼吸调至到深长顺畅的理想状态之后,再果断的超越它,而觉醒的曙光就发生在此超越之际。

  54.当感官从外在的干扰和纠缠中撤回往内心去感受时,叫做感官收撤。我们即进入到意识生命的深处而具备了了知本性存在的线.从此,就可以完全的控制感官了。

  3.在冥想中,对象的真实本性放出光芒,不再受感知者心的扭曲,这就是冥想的最高境界——三摩地。

  相对于没有种子的三摩地来说,三雅马的三个境界,又属于外在的了,并没有超脱善恶和定业的种子,并不是一个彻底无染无执的境界。

  如果瑜伽修行者不能很好的从有修有证的有为法中超脱出来,进入到无修无证的无为法中,则意识深处的各种业种将永难彻底净化,使我们永远被封限于业障之中而不得解脱。

  对每一个起心动念皆保持高度的觉知,如此意识之流(妄念之流)就会慢慢止息,并逐渐趋向于三摩地的境界。

  对现象世界万事万物的三大基本构成要素(法则、过程、条件)的变化规律进行三雅马专注练习,可获得对过去与未来的洞见。

  词汇和它的意义、内容,通常会因为附加的解释而产生混淆。借着三雅马的专注练习,对任何生命所说出的字或发音,都能够听懂它的意义。

  对他人身体的动作等特殊的迹象做三雅马的专注练习,就会知道他们在想什么。注:此节是教授“心心相印”、“生命相通”的心传方法。

  20.知道他人所想的事物,并不包括其心灵的内涵,如思想背后的动机,因为这并非三雅马专注的目标。

  22.同样,当我们不再固执地认同五官(是唯一了解事物的工具)时,便可以解脱对五官的束缚而用心灵直接去听,用心灵直接去嗅,用心灵直接去尝,用心灵直接去感知一切事物。

  23.业有两种:近报和远报。对一个人的行为或相关的征兆做三雅玛的深入觉察,便可知晓即将到来的结果,并可将获得死亡的具体时间。

  若我们始终充满着慈、悲、喜,舍,它们将给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力量(而使我们变得更加充实和有创造力)。

  借由三雅玛对大象以及其他动物力量的专注练习,你将获得这种力量。同理,通过观想将自己化身于某个事物,久之我们即会拥有此事物的品质和特征。

  对自己内心的亮光(我们的身心存在化为光明)做三雅玛的专注练习,我们就越来越能洞悉(一切事物深处的)精妙、隐蔽和深远。

  对心灵做三雅玛的专注练习,便能达到对意识线.喜乐是从灵魂与智能的无分别而来,通过对真我的冥想便会得到对真我的知识。

  注:获得这些超长之神通可能会让自己或他人误以为获得了瑜伽修行的)大成就。其实这些神通是很低的成就,如果认识不清这一点,很可能会让我们止步不前,而影响到我们对修行的最终目的真我的追求。不过如果有这种超能力,至少可以验证自己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。

  49.对认知能力、本性要素、自我中心及感官目的的相互关系做三雅玛的专注练习,瑜伽修行人将可控制住他们。

  50.从此,身体拥有和心一样快速移动的能力,不需要感官的帮助,也能够运作自如,并能完全控制本性。

  51.当瑜伽士能精确地辨别纯粹意识与物质现象的认知时,就犹如全知的神一般,便可以在任何时候避免出现迷失和错乱。

  1.超自然能力可能是天生的,由前世练习而来,或借由草药、重复颂念Mantra、苦行、练习三摩地而得。

  注:整个生命都在向前运动,甚至整个宇宙都在向前运动,从石头到植物,到海洋的鱼类,到动物,一直到人类,整个自然界都在推动那个进化的发展。如果透过主动的选择,也许本来要经过几百世的进化,会被大大的浓缩到六到七世,这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。

  3.行为无论好坏都不直接引起蜕变,那只是除去对自然力的障碍,就好象农夫在田里除去石头,才能引水灌溉一样。

  9.因为业力的种子与意识模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,即使有时间、空间、物种的阻隔,由于记忆和习性,那些果报都将持续。

  11.潜意识的习性依赖于因果,它们的根基在心中,并受到感官对象的刺激,如果全部消除,习性便被摧毁。

  注:意识就像月亮,真实自我像太阳,月亮本身不会发光,所以我们看到的意识波动来自于那不变的心灵。

  21.如果一个心灵被另一个心灵所认知,并视为当然时,我们就得对它们假定一个无穷的数字(还会有第三个、第四个…),结果将造成思想的混淆。

  注:是否每个人都终将获得觉醒和解脱呢?佛说: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即觉性,实现生命觉醒和终极解脱的内在条件和先天根据,不管是瑜伽还是大乘佛教,都一致的认为:无论这个人的意识被污染到何种程度,即使此人的业障无论如何深重,经过一番努力修行而清净身心、化除业障后,同样可以实现人生终极的觉醒和解脱。

  注:痛苦和烦恼都来自自己的,无论是得到还是没有得到,你都会痛苦。没有获得你一定痛苦,你会感觉某种渴望;而你获得了,一样会痛苦——你会发现它无非如此,你开始产生新的渴望,而你一旦超越了所有的,你就能线.当所有遮蔽真理的不纯净之物(各种习性、)被净化和超越之后,我们将了悟到无限绝对的知识。

  32.当最后一点人为的努力也被放弃之后,便实现了它的最终使命,即成为真理的化身,完全与道合一。

  注:此时最大的努力就是不做任何努力,最大的修行就是不再有任何修行维基体育手机版APP下载。“努力修行”在初级阶段是必需的,但它将成为修行道路上的最后一道障碍。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修境界,不是修法门。就好象我们要去树上摘果子,我们需要一个梯子,但梯子不是果实,当修行到某个阶段时,我们就不需要梯子了,因为在那个阶段,你就是果子,若还执着于梯子,就无法和果子融为一体。所以修行分为三步:第一步:找到梯子(方法);第二部:学会使用梯子;第三步:放下梯子,与境界合一。

  35.当物质的三种属性完成了他们的目标,不再需要来服务于真实的自我,真我已安住在与道合一的纯爱的状态中,于是,真实的自我作为纯粹的意识,达到了解脱的最高境界,这便是绝对的自由。

  作者:帕坦伽利 patanjali(印)参照译本:《帕坦加利瑜伽经》沙吉难陀(印)、《新译瑜伽经》潘麟、《瑜伽经禅修要决》夕阳、《胜王瑜伽经》邱显峰每日瑜伽后台对话框回复【

搜索